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10.93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亿元。图书馆馆舍89557.26㎡,全校纸本资源465.82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98.52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85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现有理工类市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148个,其中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平台共54个,市级平台共84个,平台总数及高端平台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有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研究平台5个,广东省文科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文科重点科研平台22个。
深圳大学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6646人,其中本科生29379人、硕士研究生15571人、博士研究生1114人、留学生582人;另有南特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研究生158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7638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农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5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4个 ;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2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1位。学校发起组建“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9所,上线课程970门,选课学校累计766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233万。2023-2024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1886项,其中国际级64项、国家级699项、省部级1123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423人,其中专任教师2865人(教授670人、副教授1035人、讲师1129人)、技术人员620人、管理人员938人。有博士后1204人,专职研究人员631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3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14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293位。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粤海校区“天风海涛,白云红荔,建筑和谐,环境优美”。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坐落于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名校集群,与粤海校区相距约15公里。丽湖校区的建设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大学党委做大做强深圳大学的重要举措,专门划拨地块用于新校区建设。校区占地面积约1.38平方公里(2060亩),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5600人,教职工近1447人。
校区总体学科布局以学院为单位整体迁入,文理互补,分两期建设。2017年,校区一期启用,医学部、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学院整体搬迁入驻;2021年,校区二期启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整体搬迁入驻,同年成立政府管理学院。
校区学术氛围浓厚。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免疫学等11个学科(全校共18个)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进入前1‰,临床医学进入前3‰。
校区风景秀丽。背靠羊台山,前拥塘朗山,脚踏大沙河,左右为南方科技大学和西丽高尔夫球会,羊台叠翠,塘朗烟雨,沙河鎏金,风光不与四时同。虽启用时间短,但校园内绿草茵茵、树木各异、错落有致,荔枝树、无忧树、鱼木、菩提树、腊梅、观光木、仪花树、凤凰木、小叶紫薇、铁刀木、小叶榄仁等上百树种分布各处,构成校园植物大观园。
校区设施完善。有国内唯一拥有立体书库的图书馆,俯瞰高尔夫风光的学生公寓,双校区远程互动的智慧教室,设备高端环境舒适的实验室,配套齐全的学生活动空间,品牌化运营的商业服务,宽敞明亮的网红餐厅,项目丰富的运动场所,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大厅,波光粼粼的洗星湾等,为荔园学子提供宁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校区管理创新。按照“条块结合、条条为主、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采用“垂直管理+属地管理+延伸管理”的管理模式,与粤海校区形成统一协调、区分定位、和谐发展的“双校区”格局。实行校园大物业管理、一站式办事大厅等新模式,为师生提供专业高效服务,致力于打造成为高校管理与服务示范区。
校区厚植深圳大学文化底蕴,秉承“脚踏实地,自立、自律、自强”的深大精神,紧随特区,锐意改革,持续推进活力校园、人文校园、学术校园和创新校园建设,努力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丽湖校区“羊台叠翠,塘朗烟雨,沙河流金”。

(2025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