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区概况  >  校区简介  >  正文

校区概况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简介

发布时间:2024-01-18      浏览量: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11个,设有27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103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等1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亿元。图书馆馆舍近9万平方米,纸本资源451.45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03.01万余册。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2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6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5671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4061人,其中专任教师2634人(教授617人、副教授802人、讲师1181人)、技术人员587人、管理人员840人。有博士后1144人,专职研究人员660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3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9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93位。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项,社科基金项目40项,专利授权1192项。学校发起组建“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7所,上线课程847门,选课学校累计766所。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粤海校区“天风海涛,白云红荔,建筑和谐,环境优美”。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坐落于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名校集群,与粤海校区相距约15公里。丽湖校区的建设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大学党委做大做强深圳大学的重要举措,专门划拨地块用于新校区建设。校区占地面积约1.38平方公里(2060亩),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近1.5万人,教职工近1600人。

校区总体学科布局以学院为单位整体迁入,文理互补,分两期建设。2017年,校区一期启用,医学部、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学院整体搬迁入驻;2021年,校区二期启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整体搬迁入驻,同年成立政府管理学院。

校区学术氛围浓厚。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免疫学等11个学科(全校共18个)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进入前1‰,临床医学进入前3‰。

校区风景秀丽。背靠羊台山,前拥塘朗山,脚踏大沙河,左右为南方科技大学和西丽高尔夫球会,羊台叠翠,塘朗烟雨,沙河鎏金,风光不与四时同。虽启用时间短,但校园内绿草茵茵、树木各异、错落有致,荔枝树、无忧树、鱼木、菩提树、腊梅、观光木、仪花树、凤凰木、小叶紫薇、铁刀木、小叶榄仁等上百树种分布各处,构成校园植物大观园。

校区设施完善。有国内唯一拥有立体书库的图书馆,俯瞰高尔夫风光的学生公寓,双校区远程互动的智慧教室,设备高端环境舒适的实验室,配套齐全的学生活动空间,品牌化运营的商业服务,宽敞明亮的网红餐厅,项目丰富的运动场所,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大厅,波光粼粼的洗星湾等,为荔园学子提供宁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校区管理创新。按照“条块结合、条条为主、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采用“垂直管理+属地管理+延伸管理”的管理模式,与粤海校区形成统一协调、区分定位、和谐发展的“双校区”格局。实行校园大物业管理、一站式办事大厅等新模式,为师生提供专业高效服务,致力于打造成为高校管理与服务示范区。

校区厚植深圳大学文化底蕴,秉承“脚踏实地,自立、自律、自强”的深大精神,紧随特区,锐意改革,持续推进活力校园、人文校园、学术校园和创新校园建设,努力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丽湖校区“羊台叠翠,塘朗烟雨,沙河流金”。

(2024年4月1日更新)